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19日,农历二月二十,一年一度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祭桥仪式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太平桥举行。这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桥,再次见证了人潮涌动、祈福纳祥的盛况,非遗文化在春日里绽放出绚丽光彩。

9时许,薄雾笼罩下的太平桥古朴而神秘。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响起,祭桥仪式正式拉开帷幕。身着传统服饰的祭祀队伍,在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下,缓缓走上桥头。庄严肃穆的祭文诵读,表达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对国泰民安、幸福安康的祝愿。

“踩桥”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当地百姓,摩肩接踵,争相走过太平桥。他们或驻足欣赏桥栏上精美的石刻,或触摸桥身祈求好运,或抛洒零钱寄托美好愿望。欢声笑语中,古老的太平桥仿佛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游客刘欢告诉记者,她每年都会特意和家人赶来感受这一民俗活动,“踩一下桥,挺热闹的。”

据了解,今年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活动,在传承传统民俗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

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文化展区,展示了包括“雎水踩桥”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美的剪纸、栩栩如生的泥塑、形式各样的葫芦烙画,美味的谷花糖、红酥、包蛋、范鸭子等非遗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绵阳市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郑金成当天也来到现场展示葫芦烙画,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他表示,作为绵阳的一名非遗传承人,能在踩桥这一重大民俗活动中展示非遗技艺,非常开心。

据了解,当天共出动警力370余人,来自安州区各乡镇、各部门的1500余名志愿者参与秩序维护等工作。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是川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雎水踩桥”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大对“雎水踩桥”等民俗活动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让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不仅是一场民俗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州融媒 涪江观察记者 安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