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高一米八有余,外形高大魁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工作时心思却十分细腻,他粗粝的外表下藏着“绣花”的功夫,他就是济南历下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图侦中队民警董冰。

把城市地图刻进脑海里
4月7日晚,一名女子报警称手机被抢。案发处没有监控,报警人仅提供了“个子不高、非常瘦、独自一人”三条线索。
董冰接到协助办案的请求后立刻展开工作。“图侦警察”,顾名思义通过研究和分析图片、视频等获取案件线索和证据。没有图片和视频,图侦警察董冰又该如何?
“这条路没有别的出口,除非跳河,不然只能往南走。”得知案发地点后,他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周围地形、路线以及监控分布情况。“这里有一个监控,虽然离着案发地有点远,但嫌疑人若要离开,必然会经过这里!”
果然,案发10分钟后,一名与受害人描述相符的男子走入监控画面中。董冰及时将线索同步给办案民警。当晚,嫌疑人在其住处被抓获。
“他的脑子里像有一个地图系统,包含了历下区的道路和监控分布。”与董冰有过多次配合的民警感慨道,“甚至连监控的名字、路段的曾用名都清楚。”
在一次案件办理中,线索显示嫌疑人出现在天桥区泺口附近,办案民警查询周围监控,却始终没有收获。董冰得知情况后,不仅查询了“泺口”相关的监控,还搜索了“洛口”关键词,最终落实了嫌疑人踪迹。“有些安装监控的工人不是本地人,经常搞混这两个字。”董冰解释。
董冰脑海中的“地图系统”并非“一键安装”,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留心积累所得。即便非工作需要,也养成了留心观察地形、路线以及监控的习惯。他说:“这些对于案件研判至关重要。”从警20年,董冰逐渐点亮城市的每个角落,在脑海中搭建起一座监控明了、脉络清晰的历下地图。
大脑比眼珠先转动
从事图侦工作以来,董冰的视力逐年下降。对于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图侦工作常被视为一种“眼力活”,然而实际上,这更是一项“脑力活”。“思考要在行动之前。”是董冰在工作交流中反复提起的一句话。
今年1月中旬,市民刘女士遭遇理财诈骗,嫌疑人上门取走现金。交易现场监控条件差,仅拍到嫌疑人的模糊身影。
图侦工作中,常有监控条件有限,无法准确锁定嫌疑对象的情况。董冰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条件判断”工作法。当有疑似对象出现在视线中时,一律设定为“是”(是嫌疑人),再逐条对比其他条件是否符合。“是”的条件越多,确认为嫌疑人的可能性越大,但只要出现一条“否”的条件,则排除该对象。利用这一方法,他结合报警人提供的嫌疑人的特点,迅速在3个疑似对象中确定了嫌疑人,并继续监控追踪。
就在嫌疑人即将走出监控范围时,那团已经同马赛克一样模糊的身影停在了原地,十数秒后突然消失不见。“他拿到钱之后必定想尽快离开,以防受害人突然醒悟。停留这么长时间,很有可能是有同伙接应。”果然,几分钟后,在嫌疑人消失的位置,一辆停在路边的私家车驶出。通过不断抽丝剥茧,车辆信息、嫌疑人身份逐渐浮出水面,案件得以快速推进。
董冰形容图侦工作如同在海上行船:“光埋头查监控就像蒙着眼划船,能否靠岸全靠运气。而大脑就像指南针和灯塔,只有多思考才能找对方向,事半功倍。”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严谨”是案件办理的基本要求,而董冰却说:“我们要有天马行空的勇气。”
3月初,有市民报警,一名中年男子满脸血迹晕倒在解放桥路口,疑似遭遇殴打。送医后诊断出颅骨、肋骨多处骨折。历下公安分局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董冰查到,该男子在高新区机场路附近的工厂上班,距离晕倒的位置约40公里,下班后转乘两辆公交车到达此处。调取工厂、公交车内、公交站牌的监控,虽然画面模糊,但能确定男子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遭遇侵害。仅工厂到站牌的一段路线没有监控,无法确定情况。按照常理,受伤如此严重,几乎不可能神态自若地转乘两辆公交车横跨40公里,但证据就摆在眼前。
“怎么就不可能呢!”当案件研判进入“死胡同”时,董冰做出了大胆的假设。提出假设后,他调取了该段附近几家工厂的监控。其中一处摄像头从远处隐约能拍到路边的情况。董冰反复观看视频,视频中一声“咚”的响声引起了他的注意。随着声音响起,一辆大货车也停了下来。“难道发生车祸了?”董冰再次大胆假设,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了当地交警。
对于董冰的询问,交警也直称奇:“当天晚上确实有人报车祸,车头都撞坏了,可我们找了一圈也没看到被撞的人!”后续经过血液分析对比,确认货车上的血迹属于该男子,案件这才得以明了。
董冰用“大胆假设”刺破迷雾,又以“小心求证”缝合证据链,解开了覆盖在“意外交通事故”上的“奇案”面纱。“大胆假设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思维,找到案件突破口。但假设毕竟是假设,还需要通过小心求证,转化为确切证据。”董冰说。
董冰坚信,开展图侦工作,锐利的眼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凭借专业与执着,从繁杂线索里探究真相。他从警20年,荣立三等功4次,获评市局“标兵能手”,在“辅助侦查”的岗位上展现出了“先锋”的战斗力。
编辑:韩璐莹 校对:刘恬 通讯员:赵亚辉 杜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