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上泛起粼粼波光,黑嘴鸥掠过芦苇荡的剪影与赵亚杰跋涉泥泞的身影交叠。十年间,她徒步踏查5147个繁殖巢,为40只黑嘴鸥幼鸟戴上卫星追踪器和彩环,用科技与坚守为候鸟筑起“生命驿站”。在齐鲁大地上,无数青年如她一般,以奋斗为笔,将青春誓言镌刻于山河之间——他们的足迹跨越山海,遍布齐鲁大地,用多元的奋斗姿态诠释着同一份信念:青春的价值,在于将理想熔铸于时代需要,以热爱为舟、以创新为桨,在祖国需要处锚定人生的坐标。
赵亚杰的故事,是生态守护者用科技与情怀书写的绿色诗篇。2014年,从中科院博士毕业的她扎根黄河口,成为候鸟的“户籍管理员”。她背着十几斤设备蹚潮沟、走样线,记录18万只水鸟的栖息轨迹;顶着烈日为黑嘴鸥巢穴精准定位,用AI技术解码东方白鹳的繁殖行为;她借助卫星追踪器捕捉候鸟跨越黄海的迁徙轨迹,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面对成鸟俯冲干扰、鸟粪“轰炸”,她笑称这是“自然的欢迎仪式”;十年坚守,她让科技与生态共生,用数据与温情编织守护之网,谱写一曲青春奋斗之歌。
齐鲁大地的青春奋斗图谱中,更多身影正以多元姿态诠释奋斗的内涵。在济南二机床集团的车间里,青年工程师团队七年攻坚,突破国产冲压生产线技术瓶颈,将中国制造推至世界一流水平;被誉为“英雄地质队”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青年工程师,跋涉高原荒野,成功研制关键设备,在青藏高原、西南边陲凿通资源安全的“地下长城”;东方航天港的海上“逐梦天团”青年占比80%,已保障15次海上火箭发射100%成功,用89颗卫星定义中国航天新高度。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泰安青年赵森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让贫瘠土地生长出共富的希望;青岛地铁延长运营至深夜,人潮褪去后坚守的是青年身影,以万无一失的运检守护旅客出行。他们的故事或许领域迥异,却共享同一份信念:奋斗的青春,既需脚踩泥土的踏实,也需仰望星空的智慧,更需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山河需要。
从赵亚杰的湿地到航天青年的苍穹,从钻探员的高原到乡村振兴的田野,山东青年的奋斗足迹正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正如赵亚杰接受大众新闻记者采访所说:“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这份坚守,是十年躬身盐碱地的执着,是车间里数千次实验的积累,是高原上双手血泡的勋章,更是万千青年与山河共呼吸的承诺。当奋斗的根系深扎齐鲁沃土,这片土地必将生长出属于新时代的参天森林——那里,每一片枝叶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每一道年轮都镌刻着不朽的誓言。(大众新闻记者 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