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光伏企业可以助力万里之外的肯尼亚的无业妇女吗?
怎样让巴西既能广泛种植大豆供出口又不损亚马逊树林?
如何利用AI精准识别25种刚果热带雨林物种并进行保护?
……
这些话题是否更新了你对一带一路研究的认知?这就是日前(4月29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举办的第一场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报告会上丰富多彩的主题。

校庆学术报告会——与会学者全家福,前排左四为院长焦扬、左三为常务副院长黄仁伟
可喜的成果
主题为《“一带一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校庆学术报告会共两场,在第一场11位分享者的扎实研究中,记者看见了“一带一路”共建国中的不同主体,大豆、候鸟、三轮车、数字货币、风险预警大模型,那些可喜的“小而美”成果正汇聚成一幅烟火气十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彩绘图。
*民生赋能:一辆电动车如何改变非洲母亲们的生活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部分较低的妇幼保健水平引起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葭燕团队的关注。该学院在2012年率先成立了全球健康研究所,最近几年,黄葭燕团队的田野调查从东南亚转入到非洲。通过分析17个非洲国家10万名女性的数据,她发现:家庭自主决策能力是非洲妇女赋权进程中最脆弱的一环。女性收入微薄,家庭地位低,常常不能自主决定是否按时做产检,是否去医院分娩,从而影响自身和婴幼儿的健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款由中国光伏企业提供的电动三轮车正成为打破这一困局的“钥匙”。这款满满中国元素的电动三轮车能够适应非洲当地的地形,载重达400公斤,采用了“共享换电”系统,每周在固定地点更换蓄电池。在当地公共交通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有了这样的一幕幕:拥有了电动车的孕妇终于能自由出行,不忘带着几个大孩子前往卫生服务站产检;空闲时,妈妈们还干起了中国的“货拉拉”工作,用电动车帮当地人运货。虽然每周需支付4美元的电池费用,但是“货拉拉”岗位能赚取20美元的额外收入。

黄葭燕分享为非洲妇女量身定制的电动车
电动三轮车为非洲女性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或收入提升,更是赢得了身边人实打实的尊重。目前,该电动三轮车也被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们可以利用它提供上门疫苗接种、产前检查等服务。非洲调研之中,黄葭燕注意到,护士们提供服务回来,车斗里还塞着村民赠送的香蕉。“实质性改善了非洲女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生态守护:人工智能技术编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
“全球共有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其中24个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重叠”。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祥荣注意到,随着生态脆弱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栖息地碎片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风险加剧,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守护“一带一路”共建国生态平衡的重要帮手。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态保护让监测维度大大扩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出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在刚果雨林地区,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成功实现对25种雨林物种的精准辨识;在长江湿地,装载了鸟类声纹识别技术的无人机,可以自动分析候鸟鸣叫特征,辅助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效率提升不言而喻。

黄葭燕、王祥荣、谢玉静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同样可能对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谢玉静将目光放在巴西大豆出口贸易和森林损失的辩证关系上。她的研究追踪了巴西26个州和一个联邦区5000多个市级区域2014年以来的大豆出口贸易和森林覆盖率,发现大豆出口会刺激当地的生产扩张,从而导致部分地区森林损失加剧。为了约束贸易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中国、欧盟等大豆主要进出国和主要出口国巴西近年来推动大豆贸易商制定和执行“零毁林承诺”。
谢玉静的研究表明,企业签署“零毁林承诺”后,巴西中西部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高出口+低毁林”的积极现象。在未来,中国等进口国将继续把“零毁林承诺”的地区供应商作为优先采购来源,形成正向激励和示范效应,促进贸易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贸易扩张带来副作用,亚马逊雨林被大量开垦为大豆田
*经贸破局:上合组织探索国际支付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威胁着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支付安全。占全球人口的42%和全球GDP的23%的上海合作组织,其成员国大多是“一带一路”共建的重要国家,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军梅关注到,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正在加速构建独立、安全的跨境支付网络。
尽管困难重重,但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支付体系合作出现了积极的进展。中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逐步对接,探索绕过美元等第三方货币的直接结算路径;“上合跨境创新实验室”成立,聚焦数字货币研发与跨境支付标准制定;长期停滞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谈判重启,将为区域基建、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上合组织的青岛示范区取得了尤为突出的成就。“数字—单制”模式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将运单、报关单等贸易凭证转化成“可信数据包”;“上合易融链”平台通过多方签名与交叉验证机制,串联着跨境物流、金融与监管流程;“上合惠保通”“上合银关通”“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等举措协同之下,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和贸易的难题。

青岛上合示范区的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助力跨境贸易和金融
*数字丝路:能源—技术—数据的协同革命
“我们当前处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以可再生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这两个双重窗口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建林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与能源、技术协同推动产业链的演变。
产业链变革对于“一带一路”出海企业而言意味着未知和风险,如何实现风险可控和供应链韧性是企业急切要克服的挑战。刘建林的团队参与搭建了“企业运营风险预警监控雷达平台”,利用多模态、动态、公开的工商、法规、专利、舆情等数据集对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训练,开发出能够实时检测市场波动和企业合规风险的预警系统,拟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风险可控化辅助决策工具。

刘军梅、刘建林、张屹峰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张屹峰则聚焦中亚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张屹峰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从传统基建领域向绿色和数字等新兴领域深化。中亚国家地理闭塞、物流体系薄弱、中小企业发展不佳,在数字经济领域也较为滞后,因此对于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实现数字技术追赶并推动经济多元发展怀有很大期待。这种需求与中国在技术、资金、经验上的优势高度契合。
针对“一带一路”在中亚的数字经济合作,张屹峰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第一是以中欧班列为纽带,推动丝路电商规模化,进而将单纯的跨境贸易发展成为当地的产业园区。第二是发挥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角色,推动贸易、仓储、物流的融合发展。第三是依托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加强数字治理规则合作,构建“中国—中亚数字共同体”。
“数字化进程虽然漫长,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屹峰总结道,中亚的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关乎当地,更是中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纽带。
挑战及应对
各学科协作下的研究丰富多彩,亮点频频,但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报告会贯穿始终的主题。
*关税战下的应对: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长远梳理了“一带一路”国家遭受的美国滥施关税冲击,东盟十国几乎无一幸免,且不少国家被加征税率较高,如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泰国36%。“当下各国都更注意供应链的安全。”
罗长远认为,在“全球化”步伐被迫减缓的当下,国际经贸合作更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调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有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建议,“一带一路”的发展定位应是连接内环、中环和外环——内环是国内大市场,中环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外环是与欧盟和美国的经贸关系。从供应链安全角度看,“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大通道。”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丁纯分析,特朗普2.0下的关税战,首先对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及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形成一定冲击;其次是全球产业链被迫重构,特别是其推动“友岸外包”以及去风险等政策;同时,全球南方成为争夺焦点,因为那里有关键的原材料,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供给源头。丁纯提出,要强化多极联动,强化金融安全网,尤其强化区域多边机制,“灵活的多边主义或可突破围堵。”

全球产业链被迫重构中,友岸外包开始突出
*气候治理中有效实施技术转让
要共同建设好“一带一路”,同时呼应气候应对的大环境要求,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忠法系统梳理了中国在技术转让领域的迫切性——低碳技术转让和积极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从1995年到2019年,全球气候受灾最严重的10个国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了7个;2011年,一项有关气候适应技术发明和转让的全球调查表明:1978年—2005年间,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气候友好型技术国际转让占全部出口发明的7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气候友好型技术流动量却极少,仅占总流量的1%。2005年之后虽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情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技术转让领域,国际上重要立法已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尽管技术分享和转移对东南亚国家和加勒比海沿岸国家,对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岛屿国家都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有效的技术转让案例并不多。
马忠法注意到,2022年,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已有两个方面指出了绿色技术合作及技术转移的重大意义。“共建联合实验室,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建议,但因其并不具备很强的约束力,因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要持久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建设,马忠法认为,一要积极通过气候有益技术转让来提升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的技术能力,以从根本上实现碳减排;二是中国亟需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要走出去帮助受援国完善相应的制度。“因国施策,才能推进和共建国的技术合作,在气候变化应对上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罗长远、马忠法、丁纯
分享学者来自全校7个院系所。研究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以其新文科交叉特色和聚焦国家战略实践前沿的学术敏锐,取得丰硕成果。据悉,复旦大学即将在全校开设“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本科通识课。如院长、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所言,两场校庆学术报告“是学院开展新八年高质量研究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