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为魂,方立千年之城。广州,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在千年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文明内涵,历久弥新的老城市新活力不断绽放,高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均衡发展。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广州作为优秀城市代表参会,捧回多项荣誉——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9个全国文明村镇、28家全国文明单位、4户全国文明家庭、4所全国文明校园,1人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数量均稳居全国前列。

一直以来,广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牵引性工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努力绘就一幅城美乡兴、人善景秀的全域文明画卷,为奋力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近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何镜堂从北京返穗。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广州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立体宣讲强根基——遍布羊城大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广大群众强思想增本领“充电”的好去处。广大党员干部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学校教师讲思政、基层百姓讲故事……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声”入人心,升腾起整座城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广州充分发挥“百姓名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土文化人才作用,形成“理响白云”“越学·思践”“埔公英”等一批宣讲品牌,通过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的大众话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高校学者、党员干部等纷纷走进城乡基层社区深入浅出讲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在增城区,一场场村歌故事会通过乡音乡情唱响大道理,涵养乡村文明风尚。在花都区梯面镇,“客家嫂”文艺队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跟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改编成本地山歌。

红色传承育新人——活化利用黄埔军校、农讲所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推出“沉浸式党课”“红色故事汇”等特色项目,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厚植群众爱国情怀。增城区大埔围村修缮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起东江纵队抗日历史陈列馆等,吸引全市党员干部前来参观研学,获评“全国文明村”等7个国家级荣誉,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塱头村实施古村“老屋唤醒计划”,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风貌。(资料图)

深化全域创建绘就幸福底色

广州坚持创建为民、改进创新、常态长效、共建共享,将文明建设与城市治理深度结合,努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向“城市文明建设”转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州积极响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推进“市场及周边整治”“共享单车管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创建工作,实施专项整治,加强宣传引导,不断美化城市市容市貌。推进城市交通路口、主次干道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品质提升,把文明创建工作做成为民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荔湾区厚福社区“墙体彩绘扮靓老社区”、白云区白云湖街“脏乱水塘化身亮丽公园”、黄埔区云埔街“打造家门口的儿童友好社区”等一批民生实事改造范例成为创建典型。创新基层治理,推动数字赋能文明创建,将全市视频监控、媒体报道、12345热线投诉等数据资源进行体系化整合,通过AI分析和大数据计算,构建起部门监管、媒体监督、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无感化创建监测分析体系。截至目前,共收到市民诉求49216件,已办结48695件,办结率达99%,不断增强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漫步于羊城村间田野、乡里院落,和美乡风映入眼帘。广州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结合“百千万工程”要求,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七大行动”,目前,广州共建成21个全国文明村镇。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超100万吨,1130个行政村获评省、市卫生村,覆盖率达99%。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农房风貌提升示范片区。花都区塱头村引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打造文化新地标“春阳台”,实施古村“老屋唤醒计划”,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风貌。乡村文化和旅游行动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增城区正果镇、南沙区榄核镇等6个独具岭南风格的文旅融合特色村镇。移风易俗治理行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和积分制的作用,让道德教化成为移风易俗的有力支撑。广州“小红包、好意头”随礼习俗在2025年春节火爆朋友圈。农村交通优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美丽农村路”等建设,提高全市交通运输均衡性和普惠性。绿美乡村行动通过开展造林绿化、抚育管护、志愿服务等活动,新增乡村“四旁五边”绿化1.2万亩,从化区、增城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可以说,一个个综合整治的“小切口”带动了农村精神风貌的“大变化”。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广州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理念,推动全域文明创建走深走实,让文明之风逐渐深入人心,让文明之花越开越艳。

广州市“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百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资料图)

拓展文明实践展示城市风采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更体现在市民素质、文明风尚。对广州而言,提升城市文明既是一场对城市综合实力、内在魅力和人文素养的“大考”,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之举。

广州目前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157个,实现各区、镇街、村社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建设100%覆盖,精心打造1个示范中心、11个示范所和55个示范站。在实现全覆盖基础上,指导文明单位、高校、企业等行业单位做好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建设,建成邮政、气象、电力等特色实践阵地229个,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格。高标准建成“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打造成为文明实践的前沿阵地、文脉传承的核心高地、文化交流的示范平台和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

2024年以来,广州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工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文明乡风建设等主题,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原创推文,策划执行“激情十五运活力大湾区文明伴我行”“你好2024,带着文明出发吧!”“爱满七夕·文明传家”等文明实践活动。

2025年,广州围绕文明交通、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观赛、生态环保、文化体育八个主题,举办“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百场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塑造城市文明新风尚,营造迎接全运、参与全运、共享全运的浓厚氛围。

文明实践绘新景,服务心动暖人心。广州创新实施“文明实践种志计划”品牌项目,旨在以社会化、专业化方式扶持培育优秀示范项目,扎根服务基层一线。目前,成功孵化“周末音乐会”“市民文化夜校”“银龄科普讲堂”等一批精品项目,实现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源。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要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在“走出去”的同时,广州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还积极与全市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共建,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目前,广州已全面推动18家全国文明单位、17家省级文明单位、186家市级文明单位与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结对共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单位结对共建100%覆盖,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扎实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放眼羊城大地,一幅幅诠释文明的动人画卷,印证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不断擦亮着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广州创建的底色,也让文明广州流光溢彩、充满活力。

在林则徐纪念园内,以“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为主题的景观小品吸引市民观看。(资料图)

弘扬时代新风润泽文明沃土

文明如水,浸润无声;新风似炬,照亮全城。近年来,广州不断深入探索,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发掘推荐和学习宣传,建立常态化发掘机制,拓宽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在市属媒体开设专版专栏广泛宣传模范好人事迹,在文化场馆设置道德模范专题展览,在公园景区建设“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主题景观小品,广州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积极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让争当好人在羊城蔚然成风。今年5月23日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何镜堂教授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何淑娟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截至目前,广州共培育选树各级道德模范190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7人,广东省道德模范26人,广州市道德模范157人;推荐评议各级“身边好人”2584人,其中“中国好人”190人,“广东好人”417人,“广州好人”1977人,羊城大地上,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内涵,引领着社会道德的风向,也给文明社会不断增加了温度。

——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高质量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地落实、出新出彩。广泛组织“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发布“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截至目前,广州共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3人,广东“新时代好少年”28人,广州“新时代好少年”142人。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建设覆盖全市涉农区域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实施乡村未成年人文明培育“七彩行动”。持续开展广府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原创作品多年位居岭南童谣作品之首,成功将荔湾区多宝街打造成为童谣街区。持续办好网络家长学校,打造“羊城父母学堂”品牌阵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家风主题活动,发布广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用文明家风彰显广州“家”力量,引领广大市民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播者。从烟火缭绕到花香弥漫,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从固守旧俗到拥抱创新、移风易俗理念正渐入人心,文明祭祀、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在广州越来越受欢迎。

——健全诚信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广州文明同行”学习宣传活动,擦亮“诚信广州”形象。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群众性文化活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筹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做好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推动文明旅游深入人心。深化实施文明餐桌主题宣传,提倡光盘行动,反对“舌尖浪费”,崇尚勤俭节约,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续写新篇。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回望来时路,广州精神文明建设步履铿锵,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竞相闪耀;眺望未来征途,在羊城大地上,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以文明之笔描绘的幸福长卷必将更加光彩夺目。

花城广场中轴线。(资料图)

数说

广州文明答卷

广州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9个全国文明村镇、28家全国文明单位、4户全国文明家庭、4所全国文明校园,1人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数量均稳居全国前列。

目前,广州共建成21个全国文明村镇。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超100万吨,1130个行政村获评省、市卫生村,覆盖率达99%。

广州目前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157个,实现各区、镇街、村社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建设100%覆盖,精心打造1个示范中心、11个示范所和55个示范站。

截至目前,广州共培育选树各级道德模范190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7人,广东省道德模范26人,广州市道德模范157人;推荐评议各级“身边好人”2584人。

全市视频监控、媒体报道、12345热线投诉等数据资源体系化整合,截至目前,共收到市民诉求49216件,已办结48695件,办结率达99%。

活化利用黄埔军校、农讲所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推出“沉浸式党课”“红色故事汇”等特色项目,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厚植群众爱国情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吴城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陈忧子、吴子良、王燕、侯翔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