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共青团南平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青春社会行·文化传承武夷行”先锋社会实践活动在南平市举行。活动丰富了校地合作内容,助力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让广大青年学子切身体验中华文明的魅力,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探索赓续文脉新路径。

在张山头红军墓群举行的追寻闽北苏区红色足迹“大思政课”活动中,调研团72位学生和老师们举行了张山头红军墓群祭奠英烈仪式,共同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刘洋河

我来到武夷山的革命圣地,我其实内心有很多感悟。走进这片革命红色圣土,我的内心也充满着对红色基因的向往。我作为人大学子,今后我会立足整体的红色精神去传承红色基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调研团队围绕“青年赓续文脉”“青年赋能文旅”“青年振兴产业”等方向组建了12个课题组,共青团南平市委设计了朱子文化、茶文化、非遗文化、文旅经济、特色产业、银发经济等选题,安排调研团队实考察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朱熹园、燕子窠生态茶园、建盏文创园、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等地。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陶宇彬

我们对南平武夷山地区的朱子文化、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两山理念的贯彻落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次在南平,我对当地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传承、发展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取的举措有了较为深刻的学习和认识。

参与调研的学生们还走访南平市“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企业并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制茶季,调研团队成员还参与体验了武夷岩采摘、茶制作的全过程,体验武夷山的特色茶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王煦莹

武夷山也在用很多力量去支持我们的茶产业,也打造了很多创新的品牌,这也是让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所以,未来我还想要再次深入的了解我们武夷山茶,同时我也更想要再次来武夷山,因为我们这次调研的实践就是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总结会上,12个课题组分别汇报了调研感悟和调研报告框架思路,南平市、武夷山市两地团委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同时大家就后续如何用青春话语讲好文化传承新故事、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创意大赛筹备进行了交流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馨宇

发挥高校学子的专业优势,用我们的学科知识来增添朱子文化,提供更多的学理支撑,也希望通过我们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以青春视角去切入到茶旅文化中,真正的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我们的献计献策,让更多的群众在旅游中能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共青团南平市委副书记 吴晓东

这次活动是我们在南平跟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合作整体框架下,进一步落实校地合作的一个活动。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跟创新性发展,来针对性的举办创意大赛。我们这次举组织调研活动,也是为创意大赛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调研跟头脑风暴。我们后续也希望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让人大的学子更深地体验我们南平无与伦比的人文跟生态资源,让他们第一步是了解南平,第二步让他们喜欢南平,然后参与到南平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中,为南平的发展进行调研,撰写咨政报告,建言献策。

来源:南平广播电视台新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