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积极对接现代水利主导产业“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水安全保障”关键环节对技能人才、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发挥国家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和西部水利水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院校作用,以“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四元融合”课程建设、“三双鼎力”教学模式为核心,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水利专业大类竞争力排名全国前列,新增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等国家级标志性成果96项和省部级标志性成果202项。

秉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人培理念,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专业群定期开展“上善大讲堂”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把师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业群教师获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水利职教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国家(省部)级荣誉23人次。构建“学校—企业—行业”三维联动的双师培养体系,聘请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等26人到校担任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组建“行业领军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企混编的结构化创新团队,先后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重庆市首批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全国首批水利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近3年,团队教师依托防汛抗旱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国家(省部)级平台,承担重庆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承接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横向课题35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重庆市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等行业标准5项。

开展岗位能力、课程内容、技能竞赛、职业证书“四元融合”课程建设,搭建高品质立体化教学资源矩阵。专业群紧跟智慧水利、生态水利等行业发展方向,重构课程内容,开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教学资源。近3年,主持(参与)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课程11门,《水工建筑物》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水利工程管理技术》课程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10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主编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在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创构企业与学校“双主体”、立德与强技“双驱动”、课程与实践“双平台”的“三双鼎力”人培模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国家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西部水利水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东盟清洁能源产教融合联盟、重庆水利水电职教集团,与中交长江建设集团等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组建重庆市职业教育智慧水利现代产业学院,开展重庆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西部地区率先为“出海企业”开设“海外订单班”3期,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立德与强技并重,确保学生在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上全面发展,学生在世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水利工程BIM建模与应用”等赛项获金奖4项、银奖(铜奖)20余项,在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金奖2项,在“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项,在其他省部级竞赛中获奖200余项。专业群大力推动课程与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建成一批虚实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国家级水利水电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水电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1个、水库智慧管理等虚拟仿真实训室7个、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环境。

2025年1月专业群以优秀(A档)等级通过了重庆市“双高计划”建设终期绩效评价,这是对专业群多年来改革发展的高度认可,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当前,专业群正以新一轮“双高计划”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能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打造支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等现代水利主导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致力成为西部地区水利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

(作者:周祥 蔡文良 张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