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青睐“轻相亲” 73.9%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尝试过

    青年青睐“轻相亲” 73.9%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尝试过参加相亲活动,74.2%受访者提醒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恋综式旅行”、线上打卡、线下社群聚会……当下,一些基于兴趣互动的相亲形式受到年轻人欢迎。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

    2025-03-31

  • 为什么总有人能够“轻易”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3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接口随意调用、数据花钱可买……为什么总有人能够“轻易”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的报道。近年来,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一些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机构在网络安全防护中措施不足,

    2025-03-20

  • 给摄像头立法,更好守护“监控”下的个体权利

    4月1日起,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将正式施行,对于哪些公共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摄像头拍下的视频信息如何防止被滥用或泄露,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如何保护,新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都有明确规定。通过立法规范,划出了安装摄像头的权利边界,也能更好保护人们的隐私权、

    2025-04-01

  • 如何给个人隐私保护再加把“锁”?

    原标题:新闻1+1丨如何给个人隐私保护,再加把“锁”?近日,新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再次引起了大家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一个未成年人,只是因为不满互联网上一名网友对某位韩国明星的评论,于是就在社交媒体,公开了包括该名网友在内的多名网友的隐私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单位信息

    2025-03-20

  • 中消协消费提示:科学理性消费 远离网络购物陷阱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近期投诉热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注意以下事项:谨慎识别促销活动真实性,警惕价格欺诈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如“原价999元,限时

    2025-03-04

  • “被结婚”6次、“被当”公司法人!个人信息怎么就泄露了?

    来源:浙江法治报 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但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或者冒用等问题却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出现了“被结婚”“被办公司”“被贷款”等等一些现象,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少困扰和损失。这些事件背后,个人信息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的,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线又

    2025-04-05

  • 为“开盒”上锁 让网暴熄火

    作者:孟 飞近来,一言不合就“开盒”的事件在网络上时有发生,这也让网络暴力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盒”最早来源于网络贴吧,主要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家庭住址、手机号、身份证号等,并在网络上公布,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网暴。每个人的网络账号被视为一个“盲盒”,“

    2025-03-29

  • 官方通报,赶紧卸载!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5款移动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快看看有没有你下载的?1.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6款移动应用如下:《车进京》(版

    2025-03-10

  •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一名在校大学生被抓

    当你在用AI代码写论文用算法优化实验时可曾想过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数字利刃”?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典型案例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2025-04-07

  • 多个案件详情披露:“开盒”链条上的违法者

    人民日报客户端 “开盒”。3月,伴随一场网络舆论事件,“开盒”这个曾经小众的网络用语,开始变得广为人知——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引导好事者对他人进行电话骚扰、语言攻击、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互联网时代,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对当事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堪称巨大,轻则销号退网,重则正常生活遭受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