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一名在校大学生被抓

    当你在用AI代码写论文用算法优化实验时可曾想过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数字利刃”?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典型案例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2025-04-07

  • 多个案件详情披露:“开盒”链条上的违法者

    人民日报客户端 “开盒”。3月,伴随一场网络舆论事件,“开盒”这个曾经小众的网络用语,开始变得广为人知——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引导好事者对他人进行电话骚扰、语言攻击、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互联网时代,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对当事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堪称巨大,轻则销号退网,重则正常生活遭受

    2025-03-29

  • “3.15”必看!这些都是坑!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摊位上还好好的肉拿回家以后,突然变质扫码领个奖个人信息却泄露了充值会员卡转眼间商家“卷钱”跑路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些坑你一定要知道!预付卡也可享受7天无理由→明确了!7日无理由退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购物前多看一眼付款前多问一句

    2025-03-15

  • 扫码领“五险一金补贴”?假的!

    近日,有部分市民反映收到了领取“五险一金补贴”的通知。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从未面向普通群众发放过所谓的“五险一金补贴”,所谓通知为不实信息且涉嫌诈骗,千万别信!图片来源:人社部通知声称,按照人社部相关规定,凡入职满一个月,并按照国家规定正常缴纳五险一金的员工,均有资格申请“五险一金补贴”

    2025-04-14

  • 新闻周刊|为人脸信息戴上“防护罩”人脸识别有新规→

    央视网消息:关于刷脸或者人脸识别,长久以来有不小的争议。对于这样的争议,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给出了答案,它明确提出了“非强制性原则”,也就是说“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而为了

    2025-03-30

  • 3·15晚会丨曝光个人信息“黑洞”!有平台号称一天处理100亿条数据

    近一年的时间里,在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很多“精准获客”的商业广告。这些商家声称他们研发了一款全新的大数据获客软件,可以为商家精准获取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方便商家拨打电话推广自己的业务和产品。简单说,就是只要购买使用这款软件,商家就可以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自由拿到自己想要的海量个人消

    2025-03-15

  • 养老理财利息高还保本?谣言!虚假网络投资诈骗手法拆解

    本文转自【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近来又有一些老年人落入诈骗陷阱。这些骗子专盯老年人的养老钱,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等方式,骗取老年人的投资款。这些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保本高收益”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与。一旦资金链断裂,往往面临巨大损失,使老人网上投资血本无归。退休在家的张先生最近

    2025-03-30

  • 不要点!多地爆发!警方提醒

    虽然现在大家用微信越来越多使用短信越来越少但一有短信信息还是会忍不住看一眼~就在最近不少小伙伴差不多都收到了类似短信有网友表示自己所在辖区有人相信了这个短信被骗了49万近日深圳警方发布提醒紧急!“假合约”骗局多地爆发!假合约骗局九大套路剖析近期,106短信引流诈骗再度变种——新的 “合约扣费” 的短

    2025-03-19

  • 青年青睐“轻相亲” 73.9%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尝试过

    青年青睐“轻相亲” 73.9%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尝试过参加相亲活动,74.2%受访者提醒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恋综式旅行”、线上打卡、线下社群聚会……当下,一些基于兴趣互动的相亲形式受到年轻人欢迎。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

    2025-03-31

  • 为什么总有人能够“轻易”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3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接口随意调用、数据花钱可买……为什么总有人能够“轻易”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的报道。近年来,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一些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机构在网络安全防护中措施不足,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