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25南国书香节主会场广东馆内药香袅袅,多组亲子家庭共聚书香殿堂,以广东科技出版社新书《我是中华小药童》为知识蓝本,一起识百草、配茶包,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
由广东科技出版社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侯少贞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引导,“草木有灵·童传药香——小手承本草·中医药非遗体验”火热举行,让千年本草智慧在童心中“活”起来。

动画+读本,趣谈中医药故事
趣味动画吸引了众多好奇的小眼睛。活动在侯少贞教授引人入胜的讲解中正式开始,她手执亲自编写的《我是中华小药童》,将书中“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娓娓道来。
“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广东人喜欢用陈皮煲汤吗?小小一片陈皮,不仅能化痰止咳,更是我们祖先在生活中发现的智慧结晶。”活动中,她巧妙地将深奥的中医药理论与日常饮食、生活习俗相联系,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将“四性五味”“君臣佐使”等中医理念化作生动的比喻。
据侯少贞教授介绍,“《我是中华小药童》以儿童为本,尊重小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天性,通过历史故事、民俗故事、古诗词、灯谜等栏目,深入浅出地展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帮助小读者趣读本草。”
据悉,《我是中华小药童》共介绍了91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全书分为上、中、下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程度,层次化设置该书知识难度,深入浅出地传播中医药基础知识,充分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实践价值。

非遗体验,小手亲承千年智慧
非遗体验环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高洁教授的带领下,孩子们化身“小药童”,通过眼观纹理、手触质地、鼻辨香气,现场辨识金银花、紫苏、艾草等10味岭南常见中药材,掌握每一味药材的自然语言。
孩子们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干燥或湿润的叶片、根茎,小鼻子凑近细细分辨着独特的本草气息,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瞬间立体鲜活起来。一位参与体验的小观众活学活用:“我最喜欢紫苏的味道,以前我吃过紫苏炒菜,没想到它还能防治风寒感冒。天冷了我也要用紫苏给妈妈泡脚驱寒。”
顺应“全民防‘两热’”热点,广州中医药大学汪玉梅教授指导体验家庭根据书中的知识点配制防蚊香囊。
“中医药是‘活’在百姓生活里的非遗,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侯少贞教授强调,“孩子们一起来体验‘看得见、闻得到、做得来’的中医药,比任何说教更能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
在《我是中华小药童》中,不仅有中医药知识科普,更有中药材运用方法的细致讲解。小读者将跟随书中小药童的脚步,走进神秘的百草园,从识百草到用百草,在“药食同源”“顺时而食”的中医药文化熏陶中有效提升健康素养。

药香伴书香,中医药文化润童心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我是中华小药童》新书签售活动。广东科技出版社副社长谢志远发表新书贺词:“为积极响应《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有效推动非遗进校园,广东科技出版社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共同推出了这套专为孩童量身定制的中医药科普读物,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从‘书面’到‘掌心’的转化,让岐黄薪火在童趣书香中代代相传。”

他进一步强调,以书为媒,以实践为径,让药香伴着书香,浸润湾区童心,是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生生不息的有效路径。未来,广东科技出版社将继续依托丰富的岭南中医药资源,出版中医药少儿科普读本,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深入校园播撒中医药文化种子,让传统中医药文化润泽童心。
文|记者 孙磊 实习生 王雪儿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