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三批合作机会清单,总投资近1800亿元;不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加快推进;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带动会展经济规模约180亿元……
获批设立4周年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济南起步区”),持续招大引强,吸引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开放合作不断结出硕果,“朋友圈”扩容,一个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正崛起。
一批产业项目拔节生长
越开放,越发展。自获批设立以来,济南起步区持续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济南起步区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累计发布三批合作机会清单,积极搭建合作场景,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其中,第一批涉及绿色建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等5个产业领域,总投资约1223亿元;第二批聚焦示范区建设,开发总量超过4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60亿元;第三批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涵盖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城市副中心示范区、产业服务机构等4大领域73项机会。
这些合作机会清单,总投资近1800亿元,释放了投资机会与发展机遇。精准的招引,助力济南起步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以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4年来,一批产业项目在起步区拔节生长。除了比亚迪济南基地、爱旭济南工厂等引爆性项目,更多优质企业正在这个新区汇集。
比如,围绕加速构建半导体产业链,集聚恒元光电、上海菲利华等为主的上游材料制造,以QY光罩、比亚迪半导体为主的中游加工制造,以清河电科、山东芯通微电子为主的下游测试配套,系统提升产业链专业协作和配套能力。集聚翔宇航空、太古公司等航空维修企业,以及山东机场辉煌货运、中国邮政、普洛斯、巴夫洛等航空物流企业,济南起步区正推动泛航空服务业做大做强。

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资料图片)
得益于招商布局,济南起步区会展经济破题起势。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推开了一扇“会晤全球,展开世界”的全新窗口。“截至目前,该会展中心已举办中国(济南)国际机床暨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第22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等35场大型展会,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整体带动会展经济规模约180亿元。”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持续招大引强之际,济南起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98个服务场景,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0.60%,2024年办件量超2万件,促“多次跑”转“一次办”,在2024年品牌强国经济论坛暨第七届创新成果推介会中荣获2024年度企业开办服务经典案例。
如今,济南起步区正持续培育创新、创业、创富的丰沃土壤。
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加快崛起
在引进来之际,济南起步区强化对外开放,加速拓展国际合作,不断拓展海外“朋友圈”。
截至目前,济南起步区已落户“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设立境外“双招双引”工作站,搭建鹊华观澜会等对外交流平台,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不断提升对外合作能级。
“我们赴1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交流15批次,签署中非国际贸易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新增外贸主体17家。”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特别是,济南起步区把握新一轮中新合作机遇,中新合作取得突破。围绕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空间产业方向和未来城市建设领域,聚力推进与新加坡的合作,谋划建设山东省首个中新合作实体化载体——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落地大桥组团。

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效果图
“我们强化双边对接。与新加坡贸工部等政府部门、南洋理工大学等科教机构深入对接,就重点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建立了合作机制,落地首批14个合作成果。”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起步区加快规划编制,聘请新加坡吉宝集团作为总顾问,围绕战略规划、合作模式、运营实施等开展顶层设计,并联合新加坡邦城集团、盛裕集团开展重点合作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和规划设计,打造对新合作城区建设新典范。
在省市大力支持下,济南起步区对新合作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迎来合作共建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的新阶段。
截至目前,济南起步区已发布总投资103亿元对新合作重点项目,聚焦科技创新、片区开发、零碳园区及产业导入等领域,强化与新方企业和机构合作。
其中,济南起步区、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已正式运转;济南起步区与雅诗阁集团合作的雅遇公寓已开业运营,正在加快推进中新未来公园、“星泉汇”等标志性合作项目,规划建设中新生命科学创新大厦、科技水岸公园、中新培训学院等功能单元。
“我们将推动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建设尽快出成果、展形象。落地更多符合起步区发展定位、产业特色的优质项目。依托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等平台,重点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精英人才培养平台。大力推动产业合作向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拓展,吸引更多新加坡企业落户起步区。”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随着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不断推进,济南起步区正向世界递出一张开放新“名片”。
开放平台“多点开花”
引进来更要发展好。经过4年发展,济南起步区招商引资平台载体更加完备,开放平台“多点开花”。
作为起步区首批建成投用的园区载体,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总投资95亿元,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已引进4家中科系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平台,落地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473人。截至目前,已形成科技转化项目73个,产业载体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
作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地处崔寨街道的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已注册企业600余家,电商类企业180余家,科技类企业200余家,储备企业厂房需求10万平方米,落地一批包括中国500强企业的权属子公司,以及京东、上海丰郅新能源等40余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2024年,园区总体营收超193.5亿元。”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平台载体的崛起,吸引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正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已完成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绿色循环产业园、临空经济区6个合规工业园区认定,黄河大数据中心、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如今,济南起步区正朝着“五年成形”加速迈进,正以更加开放之姿,展现这座新城的机遇与潜力,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招引更多“金凤凰”,共谱未来之城蓝图。
记者:黄敏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