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来说,病情更重,发生脑梗和心衰的机率更大,因此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更应该积极,因药物是无法有效治疗的,有的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由于没有症状不想治疗,就会选择“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出现脑梗或心衰,再来选择治疗就为时已晚。
病 例
48岁的某男性患者,因反复心慌5年,于2025年4月入院。近5年来患者保守心慌,胸闷困扰,曾在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给予药物强化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随后来长治二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心电图

术前心脏彩超

在CATOR指导下,左房高精密度标测后行环肺静脉隔离,术中每一个消融点都做到有效避免gap出现,在按标准流程消融到左房后壁第三个点后房颤成功打停。


继续完成环肺静脉隔离,单圈消融后验证完全隔离无漏点,术后VISITAG分析双圈均达到了V5水平。

环肺静脉隔离后,房颤转为房扑。随后给予左房及右房的激动标测,明确房扑为三尖瓣峡部依赖的经典房扑,给予线性消融三尖瓣峡部后转为窦性心律。

手术过程
术后给予长程监护2天,均未复发房颤,手术成功。持续性房颤术中打停是每一位电生理术者成熟的标志。本例消融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长治二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在复杂电生理手术的治疗进入独立、规范、标准化的水平。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知识链接
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持续超过48小时以上的房颤就可后果。慢性房颤则容易出现心脏增大、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等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房颤危害甚大,切莫掉以轻心,如有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生率明显上升,做好每年的体检是必要的,强烈建议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可以大幅提高无症状房颤的检出率,综合采取包括导管消融,抗凝,药物等治疗方法,摆脱房颤困扰。
20年的房颤导管消融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房颤患者病程越短,心脏结构越接近正常,合并症越少,消融的效果越好。但早期发生的房颤往往呈阵发性,具有时而发作,时而缓解的特点,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等病情严重了,甚至发展成持续性房才考虑接受规范治疗。或者症状不明显,直到发生心力衰竭、中风,才发现罪魁祸首是房颤。不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是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希望房颤患者要及时规范治疗,迎接“窦律”人生。
科室推荐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2011年1月,是长治市市级重点专科,是以临床药物治疗、心脏介入、心脏功能评估、心脏康复为主要手段,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心血管专科。
心血管内科现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士)8人。目前科室开放床位30张,重症监护病房(CCU)床位8张。科室能够诊治疾病有: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力衰竭、高血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各类常见及疑难心血管疾病。常年开展常诊、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心血管内科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团队,全科医护人员以“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竭诚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冯翠萍
心血管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专业特长】
在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心肌病以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疾病等有独特的、精准的治疗方式。擅长冠心病介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
【学术任职】
山西省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心律失常学组常委、介入学组常委。山西省泛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长治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及心血管介入质控部副主任委员。

赵宇声
心血管内科医生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擅长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目前已完成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及先心病封堵手术80余例。
【学术任职】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国家一级学会),山西省健康协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8年。曾多次在北京301解放军总院进修学习,长期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手术交流学习。曾发表《低剂量华法林在房颤中的疗效》等多篇文章。
咨询热线
长治二院心血管内科
0355—3126031
冯翠萍主任
18603550120
赵宇声医生
15513127678
(来源: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责编: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