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美满’的梦,是一个从勇者,到智者,再到韧者的梦。人生的意义就是独自穿过悲喜后,仍依旧勇敢向前!”这是朱雨玲夺冠后在社交媒体上写下的话。

北京时间7月14日,拉斯维加斯的球馆内,WTT美国大满贯赛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30岁的中国澳门选手朱雨玲上演“让二追四”的逆转戏码,以4比2击败国乒小将陈熠夺冠,收获了职业生涯的首个WTT大满贯冠军。

从去年9月复出,到站上WTT大满贯赛的最高领奖台,朱雨玲用了41场比赛。“只想记录自己的每一场比赛,不知道还能打多久。希望这个梦能做得长一些。我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朱雨玲表示。

从世界第一到抗癌斗士

出生于1995年的朱雨玲从5岁开始打球,那时刚刚高出乒乓球台的她或许不会想到,自己会把10个世界冠军、11个亚洲冠军和6个全国冠军收入囊中。

从18岁杀进世乒赛四强锁定国乒主力位置,到2010年成为世青赛最年轻的女单冠军,再到2012年夺得世青赛女团、女单、女双三冠王,2014年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仁川亚运会女团、女双双冠王,2015年赢得世乒赛女双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女双冠军,这些闪耀着高光的胜利时刻,让朱雨玲成为乒乓球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和陈梦并称“国乒女单双子星”。

朱雨玲在2010年世青赛夺冠。

2016年,她成为全锦赛首位女单三连冠得主,再夺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并且以P卡选手身份随队征战里约奥运;2017年10月首夺世界杯女单冠军,11月登顶世界第一;2018年横扫世界杯、世乒赛、亚运会女团冠军;2019年实现亚洲杯女单三连冠。

2016年,朱雨玲成为全锦赛首位女单三连冠得主。

朱雨玲的每一步,都踏在通往巅峰的坚实台阶上。当荣誉等身,奖牌的碰撞发出清脆的回响,她被视为下一代“大魔王”的最佳人选。下一步,剑指东京。

正当朱雨玲全力冲击东京奥运会资格时,命运的阴影悄然降临。“其实2019年我就察觉身体异常。”她后来坦言:“但当时正全力冲击奥运资格,不愿轻言放弃,所以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朱雨玲代表中国队在比赛中。

2020年3月的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她负于王曼昱。谁曾想,这竟成了她代表中国国家队在国际赛场的最后一役。同年8月,东京奥运会模拟赛前,她因身体免疫系统问题无奈退赛,诊断结果是甲状腺癌。2021年底,在新奥运周期开启之际,朱雨玲正式告别国家队。

长时间接受治疗,朱雨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身体好转后,朱雨玲积极求学,并涉足商界,2023年,她被天津大学聘为副教授,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这几年虽然离开了赛场,但我的人生经历没有停止,我在不断地拓展自己,寻求更多的可能性,也遇到了许多帮助我的人和真心的朋友,人生体验更加丰富了。”回顾自己远离球台的那几年,朱雨玲这样总结。

重启人生后再登顶

2024年2月,朱雨玲通过澳门特区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取得澳门居民身份,同年9月,阔别赛场三年的朱雨玲宣告回归。

在2024年WTT澳门冠军赛上,她代表中国澳门队以外卡选手的身份参赛。“阔别国际赛场超过三年,如今回归,百感交集。虽然状态不如以前,但是希望享受比赛,战胜自己。”朱雨玲表示。

复出后,朱雨玲从零积分打起,前后共参加了10站WTT赛事,不到一年便回到世界前列。“我非常感谢WTT这个舞台,虽然不能参加世界三大赛,但我还能延续职业球员的梦想。”朱雨玲很珍惜能够打球的机会,用心记录下自己的每一场比赛。

本届WTT美国大满贯赛,朱雨玲展现出了极佳的竞技状态,先后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国乒选手王曼昱、韩国选手申裕斌和日本选手伊藤美诚晋级决赛。半决赛力克老对手伊藤美诚后,朱雨玲感慨万千:“时间总是滚滚向前,她不是五年前的她,我也不是五年前的我,我们都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决赛是朱雨玲在WTT赛场上的第41场比赛。面对本届赛事的“黑马”、21岁的国乒小将陈熠,朱雨玲展现出了一个“韧者”的拼劲。在先丢两局的情况下,朱雨玲判断场上形势,逐渐适应陈熠球风的她开始反击,连扳四局,以4比2的逆转,将WTT大满贯冠军奖杯拥入怀中。

“我不知道我还能打多久。”夺冠后的朱雨玲平静而有力:“我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在乎外界的评价。运动员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我其实还是一个普通人。”

如今的朱雨玲,是个“多任务管理者”,日常一边保持训练,一边还要给学生们上课。提到自己的学生,朱雨玲有些动容:“赛前我的学生一直在鼓励我,包括从我复出以来,我的学生一直在鼓励我。”“在我的复出之路上,学生每一场都在看,每一场都在电视机前给我加油,虽然我们离得很远,但是我们的能量是在一个磁场里的。”

天津大学官方也在赛后第一时间为朱雨玲送上祝福:“祝贺朱雨玲老师!追梦之路,天大与你一起走!”

从天才少女到世界第一,从病魔缠身到高校教师,再到如今以30岁老将的身份重返世界之巅,朱雨玲“独自穿越悲喜,依旧勇往向前”。她不再怕失去,正如她4月在微博中所写到的那样:“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每一个结束都是新的开始。

南方+记者 许仪 实习生 黄舒晴 李晨昊 杨欢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许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