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卢艳 陈孝伍 通讯员 谢帝)上午10时30分,嘹亮的火车笛声响起,一列货运列车驶进沙市南站。所有铁水联运货物要在这里装卸作业,再发往相应的目的地。

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车务段沙市中心站调车长周子杰熟练地攀爬到车厢上,通过转动手制动机将车停稳。“我们调车组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列车编组计划,对到达和始发的列车进行解体与编组作业。”取下手套,周子杰擦了擦脑门上滚落的汗珠,笑着对记者说,“就像‘穿针引线’一样,核心在于依据计划对到达车列进行准确解体,再将所需车辆及时送达装卸地点,确保装卸作业顺畅衔接。”

周子杰带领的调车班组编制为3人。调车作业开始前,必须严格执行作业程序:提前核对调车作业通知单,确认进路开放状态,检查线路、道岔状况,确认停留车位置,并检查车辆防溜措施是否完备。

对于调车作业而言,夏季最大的挑战就是高温天气。“车体经长时间暴晒后,表面温度特别高,摸起来就和烧过开水的烧水壶一样烫。”周子杰说。

按照调车计划完成车厢的解体与连挂后,周子杰及其班组成员攀乘至车辆侧梯,在车列前端执行领车作业,为机车乘务员提供前方线路及车辆状态的瞭望信息。通过实时观察,他们向司机发出减速运行或停车的指令信号。因作业中需要频繁攀附于移动的车辆之上,周子杰和同事们被称为列车上的“蜘蛛侠”。暴晒后的车厢车体金属温度高达70℃。即使佩戴双层防护手套,仍感觉烫手。

完成一批调车作业计划,全身的作业服均被汗水浸透。“我们实行24小时轮班制工作模式,运输计划不间断执行,调车作业亦不间断。只要有车辆到达或发出需求,我们就必须立即投入作业。”周子杰说。

与此同时,在沙市工区铁路线上,工务段养路工区的工人们正在对铁路进行日常养护。

铁路起道工作是个十足的体力活,2名工作人员要同时使劲,用压机杆配合齿条起道机,将火车行驶时被压下去的铁轨抬高到同一平面。然后再用液压捣固机插入道砟,通过震动将轨道下方的道砟震密实,消除抬高钢轨时产生的空隙。

“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养护一公里。”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工务段沙市工区副工长黄光德介绍,通过起道、拨道,然后捣固来调整有水平误差的地方,保证行车安全。

时间已接近中午,骄阳似火,脚踩在铁轨旁,阵阵灼烫感从地面袭来。工人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汗水从脸颊滚落,滴在灼热的铁轨上,很快便蒸发无踪。

滚烫的铁轨旁,电线杆井然有序地伫立在两侧,电务段沙市工区副工长路遥动作娴熟地攀爬至杆顶,开始对夜间照明设施进行检修。铁路另一边,路遥的同事们也在检修行车信号灯、信号机。

电务段负责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给排水”的管理及维护,“通信畅、信号明、水电足”是电务段的口号。面对夏季高温的“极限挑战”,电务段的工人们除日常维护外,还增加了巡检频次,从源头杜绝设备“高温罢工”。

三伏天里,除了室外高温,室内也是热浪滚滚。在机务段检修车间里,记者钻进DF12调车机的机车冷却间,不足2平方米的空间里挤了4个人,狭小的空间像蒸笼一般。

“我们的机车使用柴油机,一般温度都在60℃以上。”机务段检修车间检修工长陈昶曦正在冷却间拆卸零件,“虽然车间里晒不到太阳,但机车内部温度高,又不通风,温度不会比室外低。”

烈日当空,闪亮的铁轨伸向远方。在荆州地方铁路的各个岗位上,调车员、货运员、养路工、信号工、检修工……这些平凡而坚韧的铁路人,用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被高温灼红的皮肤,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守护荆沙铁路的安全畅通,在滚滚热浪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劳动者之歌。

编辑: 肖雨